青春須早為,豈能長少年。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抓住少年兒童成長的黃金時期,廬江縣同大鎮農林小學將食堂后的荒地開發打造成“勞動實踐基地”,開展勞動教育。學校對勞動實踐基地育人功能全面謀劃,整體構想,以課程為依托,以活動為載體,學生通過觀察、體驗、實踐,豐富勞動經驗,豐厚知識積累,豐盈童年記憶,為學生們的動手實踐提供了全新的空間。
這些試驗田,可以種植綠色農作物,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辛苦與快樂,在勞動中獲取直接的認識,養成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。為了有效管理這些試驗田,學校將試驗田進行分塊,包干到每個年級,每班負責一塊地的開墾、種植、澆水、施肥、除草等工作,同時讓孩子們觀察農作物的生長過程,在勞動中與植物共成長,在勞動中懂得珍愛生命,敬畏生命,了解生命。
有耕種經驗的教師們也紛紛前來助陣,在勞動實踐基地為學生現場授課。細致講解,親自示范:“土要怎樣翻,坑要怎么挖,肥該怎么施,水應如何澆……”學生們興致勃勃,聽得異常專注??粗鴮儆谧约喊嗉壍哪菈K田地,學生們的臉上難掩興奮之情,迫不及待地動手建設自己班級的百草園。
在老師們的帶領下,學生們體驗到了農田開墾、農作物種植的全過程。在開墾土地過程中,學生們拿起鋤頭、鏟子、耙子等工具,干起活來像模像樣。這樣的農活,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第一次嘗試,大家既興奮又賣力,有的孩子連自己的手磨破皮了都毫無察覺。種植農作物的時候,老師們手把手地進行指導,辨別種子類別,傳授各種種子各自不同的種植方法。孩子們把小小的種子捧在手心,猶如捧著無價之寶,他們小心翼翼地把“寶貝”撒在親自開墾的土壤里,眼睛里充滿了希冀! 孩子們在“做”中學,親歷種植的全過程,積累種植經驗,學習勞動技能,并在實踐中學會思考、質疑、主動探究,充分體驗、參與、協作,并寫下種植日記,記錄自己勞動的美好瞬間。此后,各班利用綜合實踐課程時間對試驗田進行日常維護。